全部产品分类
UVMAX325-HL-50 发光二极管

UVMAX325-HL-50

立即咨询获取报价获取报价收藏 收藏 下载规格书 下载规格书
奥地利
分类:发光二极管

更新时间:2024-06-05 17:19:57

型号: UVMAX325-HL-50UVmax Multi Chip To3 Deep UV Leds - 330 nm

概述

Roithner Lasertechnik的UVMAX325-HL-50是一款LED,电流为720 mA,正向电流为720 mA,波长为330 nm,功率为0.05 W(50 MW)。有关UVMAX325-HL-50的更多详细信息,

参数

  • 芯片技术 / Chip Technology : AlGaN
  • 颜色 / Colors : Deep ultraviolet
  • RoHS / RoHS : Yes
  • 正向电流 / Forward Current : 720 mA
  • 波长 / Wavelength : 330 nm

规格书

厂家介绍

激光二极管、激光模块、LED、光电二极管、光学器件和相关配件的供应商。

相关产品

图片名称分类制造商参数描述
  • 光电查
    L2C2-35701205E1300发光二极管Lumileds

    Lumileds的L2C2-35701205E1300是一款LED,电流为600 mA,正向电压为32.5至37.5 V,光通量为2720至2997 LM,工作温度为-40至105摄氏度,存储温度为-40至120摄氏度。有关L2C2-35701205E1300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 光电查
    LXML-PM01-0080发光二极管Lumileds

    波长: 530.0 nm

    Lumileds的LXML-PM01-0080是一款LED,正向电压为2.55至3.51 V,正向电流为1000 mA,光通量为80至139 LM,波长为530.0 nm,工作温度为-40摄氏度至135摄氏度。有关LXML-PM01-0080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 光电查
    VLMY3102发光二极管Vishay Intertechnology

    波长: 581 to 594 nm

    Vishay Intertechnology的VLMY3102是一款LED,正向电压为2.1至2.8 V,正向电流为10 mA,发光强度CD为7100000 CD,发光强度MCD为7.1至18 MCD,波长为581至594 nm.有关VLMY3102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下文。

  • 光电查
    AP3216SRCPRV发光二极管kingbrightusa

    波长: 640 nm

    KingbrightUSA的AP3216SRCPRV是一款LED,发光强度CD 100 CD,发光强度MCD 0.0001 MCD,波长640 nm,工作温度-40至85摄氏度,存储温度-40至85摄氏度。有关AP3216SRCPRV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 光电查
    APHHS1005QBC/D发光二极管kingbrightusa

    波长: 465 nm

    KingbrightUSA的APHHS1005QBC/D是一款LED,发光强度CD 60 CD,发光强度MCD 0.00006MCD,波长465 nm,工作温度-40至85摄氏度,存储温度-40至85摄氏度。有关APHHS1005QBC/D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相关文章

  • 观察结果为提高有机LED的发光效率打开了大门

    电致发光是用电流产生的光,不依靠热或化学反应。这使得电致发光可靠而高效:它们被用作数字手表的背光灯和阿波罗航天飞机制导计算机的显示屏。像OLED一样,发光电化学电池(LEC)--通过电致发光--已经经历了许多技术进步。密切检查导致发光的过程对于提高发光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直到现在还没有直接检查这些过程的实验方法。

  • 位于荷兰的研究人员开发出 "量子产率超过200%"的光电二极管

    埃因霍温和TNO团队对基于多个堆叠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板采用类似的方法。

  • 什么是直接二极管激光器(Direct Diode Lasers)?

    直接二极管激光器(DDL)是一种激光振荡器,它使用棱镜和透镜来集中来自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组成的激光二极管(LD)堆栈模块的激光束

  • 晶体技术引领下一代OLED:中国科学家开发高性能晶体白色OLED

    中国科学家近期在《光科学与应用》杂志上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成功开发出了一种高性能的晶体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通过采用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和橙色磷光掺杂剂的创新技术,并结合晶体主体基质中嵌入的纳米聚集体结构,这项技术实现了对发光行为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器件性能,包括更高的亮度和光子输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