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计算和光子学的发现可能会将关键部件缩小1000倍

    研究人员有了一项发现,可以使量子计算更加紧凑,可能将基本组件缩小1000倍,同时需要更少的设备。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 分子超高速相机:阿秒光谱捕捉电子转移动力学

    在自然界中,光合作用为植物和细菌提供能量;在太阳能电池板内,光电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这些过程是由电子运动驱动的,意味着分子水平上的电荷转移。分子吸收光后电子密度的重新分布是一种涉及量子效应和分子动力学的重要超快现象。

  • 研究人员模拟了新型金属过滤VCSEL模态控制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金属-介电膜模式滤波器结构,可以灵活地调节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s)的横向模式,这表明金属孔径在增强VCSELs内部模式控制方面的潜力。这项研究发表在《传感器》杂志上。

  • 神经网络提高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定量精度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理科学研究院(HFIPS)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开发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吸光度恢复方法,以提高单路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测量的准确性。

  • 光子携带的潜在信息使超精密光谱仪成为可能

    华沙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量子启发的超分辨光谱仪,用于短脉冲光。该设备由量子光学技术中心、新技术中心和华盛顿大学物理系的量子光学设备实验室设计,与标准方法相比,分辨率提高了两倍以上。在未来,它可以在光子芯片上小型化,并应用于光和量子网络以及物质的光谱研究。

  • Coherent 推出用于 SiPh 收发器的新型高效激光器

    Coherent公司发布了一款新型高效激光器,专为硅光子收发器设计,提升数据传输效率。这款激光器在1310nm波段工作,能效提高15%,满足数据中心带宽需求。首款产品将于2024年9月上市,未来还将推出更高功率版本。

  • 研究:单像素检测的量子点红外高光谱成像

    近红外(NIR)高光谱成像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探测技术,能够捕获详细的3D光谱空间信息,促进基于其光谱特征的材料和目标的识别和表征。

  • 在超级光子上制造“印记”

    在一定条件下,数千个光粒子可以融合成一种“超级光子”。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能够使用“微小的纳米模具”来影响这种所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物的设计。这使他们能够将光斑塑造成一个简单的晶格结构,由四个以二次型排列的光点组成。

  • 量子互联网原型测试在纽约市进行了半个月的部分进展情况

    为了将量子网络引入市场,工程师们必须克服光纤中纠缠态的脆弱性,并确保信号传输的效率。现在,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Qunnect公司的科学家们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他们在纽约市的街道下运行了这样一个网络。

  • 基于激光的3D打印:推进光学显微镜的强大工具

    光学显微镜是在各种多学科领域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用于小尺度地检查物体、生物体或表面。然而,它的横向分辨率基本上受到光衍射的限制——随着对更高分辨率需求的增长,使用传统透镜的限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 新型晶体增强中红外激光性能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理科学研究院孙冬璐教授课程组利用Czchralski (Cz)法成功合成了新型中红外Ho、Pr:YAP和Er:YGGAG晶体,并通过热键合技术提高了激光二极管(LD)侧泵浦Er:YSGG晶体的连续波激光性能。

  • 光电探测器:单次测量实现高维光探测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CIOMP)李伟教授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小型化光电探测器,该探测器能够通过单一设备和单一测量来表征宽带频谱上的任意偏振态。

  • 光电查AI助手全新上线!

    光电查AI助手,是您在光电领域的智能伙伴。凭借14年行业经验和10万+产品数据,我们提供精准的产品匹配和一站式选型服务。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普通用户,都能迅速找到所需的光电产品,享受个性化服务体验。

  • 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微透镜阵列生产中的对准误差

    双面微透镜阵列(DSMLAs)在提高光学器件性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持从先进成像系统到激光束均匀化的应用。然而,传统的制造方法经常与校准误差作斗争,这会降低这些阵列的功能和效率。

  • 飞秒激光与活组织相互作用的新见解

    非线性光学显微镜彻底改变了我们观察和理解复杂生物过程的能力。然而,光也会损害生物物质。然而,强光对细胞过程的不可逆扰动背后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 新型干涉仪将使量子光子技术更加可靠

    越来越多的新兴量子应用使用光学技术。从本质上讲,光子以光速长距离传输信息,使它们成为快速安全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想候选者。许多这样的应用需要光子是相同的(无法区分的)。当光子不相同时,可能导致数据错误,量子技术变得不那么可靠。

  • 全向彩色波长调谐方法开启智能光子学的新可能性

    在快速发展的光子学领域,韩国出现了一项进步,重新定义了结构颜色操纵的可能性。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能够全向波长调谐的开创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无数可调谐光子的应用。

  • 晶体技术引领下一代OLED:中国科学家开发高性能晶体白色OLED

    中国科学家近期在《光科学与应用》杂志上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成功开发出了一种高性能的晶体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通过采用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和橙色磷光掺杂剂的创新技术,并结合晶体主体基质中嵌入的纳米聚集体结构,这项技术实现了对发光行为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器件性能,包括更高的亮度和光子输出效率。

  • 基于CsPbBr3的无机直接转换X射线CMOS探测器:医学成像的新里程碑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与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CsPbBr3的无机直接转换X射线CMOS探测器,该技术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这一新型探测器具有优越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为医学成像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将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安全、更准确的解决方案。

  • 研究人员在硅芯片上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的量子光探测器

    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将世界上最小的量子光探测器集成到硅芯片上,在缩放量子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这篇题为“双cmos电子光子集成电路量子光探测器”的论文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