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产品分类
L1SP-DDR0002800000 发光二极管

L1SP-DDR0002800000

立即咨询获取报价获取报价收藏 收藏 下载规格书 下载规格书
德国
分类:发光二极管
厂家:Lumileds

更新时间:2023-01-06 15:08:00

型号: L1SP-DRD0002800000

概述

来自Lumileds的L1SP-DRD0002800000是一种LED,电流为120 mA,正向电压为1.8至2.5 V,正向电流为250 mA,光通量为0.56至0.62 umol/s,波长为650至670 nm.有关L1SP-DRD0002800000的更多详细信息,

参数

  • 颜色 / Colors : Red
  • RoHS / RoHS : Yes
  • 热敏电阻 / Thermal Resistance : 15 Degree C/W
  • 正向电压 / Forward Voltage : 1.8 to 2.5 V
  • 正向电流 / Forward Current : 250 mA
  • 波长 / Wavelength : 650 to 670 nm

规格书

厂家介绍

Lumileds是全球光引擎的做的较好的,提供创新、高品质和可持续的LED和汽车照明,帮助下一代照明的较早发现创造真正突破性的产品。Lumileds的通用照明业务推出了突破性的LED照明产品,如首款LED背光电视和首款拍照手机中的LED闪光灯。

相关产品

图片名称分类制造商参数描述
  • 光电查
    LXK8-PW30-0004A发光二极管Lumileds

    Lumileds的LXK8-PW30-0004A是一款LED,电流为350 mA,正向电流为11000 mA,光通量为380至450 LM,工作温度为-40至125摄氏度,存储温度为-40至125摄氏度。有关LXK8-PW30-0004A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 光电查
    LXR8-QW35发光二极管Lumileds

    Lumileds的LXR8-QW35是一款LED,正向电压为3 V,正向电流为2800 mA,光通量为870至780 LM,工作温度为-40摄氏度至120摄氏度,存储温度为-40至120摄氏度。有关LXR8-QW35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 光电查
    MXA8-PW40-S001发光二极管Lumileds

    来自Lumileds的MXA8-PW40-S001是一款LED,电流为200 mA,正向电压为2.8-3.4 V,正向电流为200 mA,光通量为29-43 LM,反向电压为-5 V.MXA8-PW40-S001的更多详情见下文。

  • 光电查
    PLG3535Ax发光二极管Plessey Semiconductors Ltd

    波长: 520 to 535 nm

    Plessey Semiconductors Ltd的PLG3535AX是一款LED,正向电压为2.8至3.6 V,正向电流为1000 mA,光通量为87.4 LM,波长为520至535 nm,反向电压为5 V.有关PLG3535AX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 光电查
    APHBM2012CGKSYKC发光二极管kingbrightusa

    波长: 570 to 590 nm

    KingbrightUSA的APHBM2012CGKSYKC是一款LED,发光强度CD为50-180 CD,发光强度MCD为0.00005 MCD,波长为570至590 nm,工作温度为-40至85摄氏度,存储温度为-40至85摄氏度。有关APHBM2012CGKSYKC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相关文章

  • 什么是光电二极管的响应时间?

    光电二极管的响应时间是指光电二极管对入射光强度变化产生可检测的电子响应所需的时间。

  • 关于氯离子破坏蓝色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稳定性的研究

    蓝色发光二极管代表了当代照明和显示技术领域的基本元素。与III-V、有机和量子点LED等主流技术一样,开发高效稳定的蓝色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 新的研究为更高效和稳定的蓝色OLED显示器开辟了道路

    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一条通往更亮、更高效、更稳定的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意想不到的途径。

  • 观察结果为提高有机LED的发光效率打开了大门

    电致发光是用电流产生的光,不依靠热或化学反应。这使得电致发光可靠而高效:它们被用作数字手表的背光灯和阿波罗航天飞机制导计算机的显示屏。像OLED一样,发光电化学电池(LEC)--通过电致发光--已经经历了许多技术进步。密切检查导致发光的过程对于提高发光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直到现在还没有直接检查这些过程的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