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产品分类
L135-3580CA35000P1 发光二极管

L135-3580CA35000P1

立即咨询获取报价获取报价收藏 收藏 下载规格书 下载规格书
德国
分类:发光二极管
厂家:Lumileds

更新时间:2023-01-06 15:08:00

型号: L135-3580CA35000P1

概述

Lumileds的L135-3580CA35000P1是一款LED,电流为300 mA,正向电压为2.7-3.1 V,正向电流为300 mA,光通量为30-47 LM,反向电压为-5 V.有关L135-3580CA35000P1的更多详细信息,

参数

  • RoHS / RoHS : Yes
  • 正向电压 / Forward Voltage : 2.7 - 3.1 V
  • 正向电流 / Forward Current : 300 mA

规格书

厂家介绍

Lumileds是全球光引擎的做的较好的,提供创新、高品质和可持续的LED和汽车照明,帮助下一代照明的较早发现创造真正突破性的产品。Lumileds的通用照明业务推出了突破性的LED照明产品,如首款LED背光电视和首款拍照手机中的LED闪光灯。

相关产品

图片名称分类制造商参数描述
  • 光电查
    L2C2-27901203E0900发光二极管Lumileds

    Lumileds的L2C2-27901203E0900是一款LED,电流为300 mA,正向电压为32.5至37.5 V,光通量为996至1121 LM,工作温度为-40至105摄氏度,存储温度为-40至120摄氏度。有关L2C2-27901203E0900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 光电查
    VLMS33S1T2发光二极管Vishay Intertechnology

    波长: 630 nm

    Vishay Intertechnology的VLMS33S1T2是一款LED,正向电压为2至2.5 V,正向电流为30 mA,发光强度为180000000 CD,发光强度MCD为180-450 MCD,波长为630 nm.有关VLMS33S1T2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下文。

  • 光电查
    M420L3发光二极管Thorlabs Inc

    波长: 420 nm

    Thorlabs Inc的M420L3是一款LED,电流为1000 mA,正向电压为3.5 V,波长为420 nm,功率为750至820 MW.有关M420L3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下文。

  • 光电查
    APDA3020SECK/J4-PF发光二极管kingbrightusa

    波长: 605 nm

    KingbrightUSA的APDA3020SECK/J4-PF是一款LED,发光强度CD 4500 CD,发光强度MCD 0.0045 MCD,波长605 nm,工作温度-40至85摄氏度,存储温度-40至85摄氏度。有关APDA3020SECK/J4-PF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 光电查
    APHCM2012CGCK-F01发光二极管kingbrightusa

    波长: 570 nm

    KingbrightUSA的APHCM2012CGCK-F01是一款LED,发光强度CD 50 CD,发光强度MCD 0.00005 MCD,波长570 nm,工作温度-40至85摄氏度,存储温度-40至85摄氏度。有关APHCM2012CGCK-F01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相关文章

  • 什么是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DPSS)?

    二极管泵浦固体(DPSS)激光器是用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

  • 用于芯片上的压缩光谱学的高度多色发光阵列

    小型化和多色发光器件阵列为材料科学和应用物理学的感知、成像和计算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工具。通过使用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实现一系列的发射颜色,尽管这一过程会受到材料或设备限制。

  • 晶体技术引领下一代OLED:中国科学家开发高性能晶体白色OLED

    中国科学家近期在《光科学与应用》杂志上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成功开发出了一种高性能的晶体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通过采用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和橙色磷光掺杂剂的创新技术,并结合晶体主体基质中嵌入的纳米聚集体结构,这项技术实现了对发光行为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器件性能,包括更高的亮度和光子输出效率。

  • 观察结果为提高有机LED的发光效率打开了大门

    电致发光是用电流产生的光,不依靠热或化学反应。这使得电致发光可靠而高效:它们被用作数字手表的背光灯和阿波罗航天飞机制导计算机的显示屏。像OLED一样,发光电化学电池(LEC)--通过电致发光--已经经历了许多技术进步。密切检查导致发光的过程对于提高发光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直到现在还没有直接检查这些过程的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