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查为您提供 4481 条论文。

  • 通过CD276靶向光动力消融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增强抗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癌症治疗

    摘要: 抗血管生成疗法已被证明可以通过克服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来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的疗效。然而,目前大多数抗血管生成剂无法区分肿瘤血管生成和生理性血管生成。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一种靶向CD276的光动力疗法(PDT)剂是否可以提高PD-1/PD-L1阻断的肿瘤抑制效果。CD276是一种在多种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中高表达但在正常组织血管中表达有限的受体。通过将抗CD276抗体的Fab片段与光敏剂IRDye700结合,合成了CD276靶向剂(IRD-αCD276/Fab)。在皮下和肺转移肿瘤模型中测试了IRD-αCD276/Fab的体内肿瘤靶向和治疗效果。使用IRD-αCD276/Fab的PDT显著抑制了皮下4T1肿瘤的生长并抑制了其肺转移。此外,它通过增加树突状细胞的激活和成熟触发了体内抗肿瘤免疫。PDT后肿瘤PD-L1水平也显著增加,这通过非侵入性PD-L1靶向小动物PET成像得到了证实。与抗PD-1/PD-L1阻断联合使用,IRD-αCD276/Fab PDT显著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并通过招募CD8+ T细胞的肿瘤浸润防止了其向肺的转移。我们的数据提供了CD276靶向PDT在局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的证据,并且其与PD-L1/PD-1轴抑制的结合是一种通过产生局部和全身抗肿瘤反应来消除原发性肿瘤及其转移的有前途的策略。

    关键词: 血管生成,分子成像,光免疫治疗,检查点抑制,PET成像

    更新于2025-03-28 13:40:50

  • 光引导:微管滑动实验的光遗传学控制

    摘要: 分子马达的力生成驱动了诸如不对称细胞分裂和细胞迁移等生物过程。微管滑动实验中,表面固定的马达蛋白驱动微管推进,被广泛用于研究基本马达特性以及活性自组织系统的集体行为。此外,这些实验还可用于分析检测、生物计算和机械传感等纳米技术应用。尽管这些实验允许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但对力生成的时空控制仍然不足。在此,我们使用光诱导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将分子马达招募到表面,以控制体外的微管滑动活动。我们展示了使用这些光诱导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可以在照明后6秒内以约5倍的富集模式被招募到表面,并在停止照明后以13秒的半衰期释放。我们进一步证明,光控的驱动蛋白招募导致微管沿表面的滑动活动的可逆激活,从而实现对局部微管运动的高效控制。我们的方法为研究非均匀拉力对不同微管阵列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方式,也为纳米技术应用中的局部控制提供了新策略。

    关键词: 微管,马达蛋白,光学控制,光遗传学,光电探测器

    更新于2025-03-28 09:19:36

  • 基于窄带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的图像传感器阵列用于模拟人类视觉系统

    摘要: 图像传感器阵列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和仿生机器人。然而,大多数商业图像阵列依赖于二色棱镜或一组干涉滤光片来区分特征颜色光谱,这显著增加了成本和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在本研究中,通过使用冷冻干燥铸造方法调整表面电荷复合,成功地在CsPbBr3多晶薄膜中实现了具有~12 nm半高宽和超过1011 Jones的特定探测率的超窄响应光电探测器。据我们所知,这是可见光波段中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的最窄光谱响应。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CsPbX3中的卤化物成分实现带隙调节,开发了一系列窄带光电探测器以增强从蓝光到红光的目标信号选择性。最后,构建了一个集成的感测阵列,其中CsPbX3 (X=Cl, Br, I)窄带光电探测器作为颜色识别锥体,展示了清晰的颜色和形状识别,为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在人工视觉中的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 全无机钙钛矿,冷冻干燥,多晶薄膜,窄带光电探测器,图像传感器阵列,光电探测器

    更新于2025-03-28 09:19:10

  • 使用自制高性能环形连续流反应器放大紫外线介导的分子内光脱氢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展示了一种自制的环形连续流反应器,可用于紫外/可见光范围内的内部编号放大。作为模型反应,我们选择了一种强大的且在批量规模上受限的苯并环化方法,即分子内光脱氢狄尔斯-阿尔德(IMPDDA)反应。通过改变选定的流动参数,展示了这种特定光化学基准反应在制备大环(1,7)萘菲烷方面的放大潜力。

    关键词: 流动光化学,光环加成,光脱氢狄尔斯-阿尔德反应,放大,光电探测器,66666+

    更新于2025-03-28 09:14:55

  • Cu2O(100)和(111)表面的氧化还原特性

    摘要: 铜和氧化亚铜基催化剂因其作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潜在替代品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应用受到失活的限制,例如通过完全氧化为CuO。尽管氧化还原过程对Cu2O催化剂的重要性,失活过程的分子水平理解仍然缺乏。本研究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具有良好定义的Cu2O体单晶(100)和(111)终端的初始氧化阶段。研究表明,Cu2O(100)表面在25℃下暴露于1 mbar O2时形成1.0单层(ML)CuO表面氧化物,而Cu2O(111)表面在类似条件下未观察到氧化或羟基化。

    关键词: 氧化还原特性,Cu2O,表面化学,XPS,STM,66666+

    更新于2025-03-27 16:40:59

  • 非共价结合卟啉-CdS/ZnS核壳纳米晶体的高激发态逐步双光子诱导电子转移

    摘要: 近年来,由于逐步双光子吸收(2PA)诱导的光化学反应具有极低的功率阈值和在某些情况下显著的反应增强,逐步2PA诱导的光化学反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逐步2PA诱导的光化学反应仅在单色团和共价结合的双色团中被报道,而在非共价结合系统中由于色团之间的弱电子相互作用,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展示了在非共价结合的原卟啉IX·CdS/ZnS核壳纳米晶体(NCs)中从高激发态的逐步2PA诱导电子转移。卟啉到CdS NCs的电子转移成功克服了与宽带隙ZnS壳相关的激活能垒,表明通过逐步2PA过程可以获得高还原电位。本研究提出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非共价结合的多色团系统,以探索非线性光响应。

    关键词: 非线性,反Kasha类型,混合纳米材料,胶体纳米晶体,热电子转移

    更新于2025-03-20 15:16:59

  • 蒸气沉积聚(3,4-乙烯二氧噻吩)薄膜的生长温度与电化学性能对高倍率电化学能量存储的影响

    摘要: 通过氧化化学气相沉积(oCVD)合成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薄膜在2至4.2 V vs Li/Li+范围内表现出强电化学活性。相比之下,更常见的PEDOT:聚苯乙烯磺酸盐(PSS)薄膜在此范围内几乎没有电化学活性。对于oCVD薄膜,其小型掺杂阴离子(Cl−)可以轻松进入和退出聚合物结构,从而与溶液中的Li+对离子交换,而对于PEDOT:PSS,聚苯乙烯磺酸盐掺杂剂是具有显著较低流动性的较大高分子。本文旨在阐明oCVD PEDOT薄膜的结构特性与其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锂离子电解质系统中。具体而言,通过改变薄膜的生长温度,我们试图合理设计oCVD PEDOT的薄膜特性以实现高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我们观察到,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主要效应是薄膜纹理的原位重组为边缘朝上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π−π堆叠垂直于基底表面。另一种主要纹理是面朝上的主导纹理,其中π−π堆叠平行于基底表面。首次,我们展示了边缘朝上的主导薄膜在给定的充放电速率下提供了更高的比容量。此外,拉曼光谱表明,边缘朝上的主导薄膜在长期循环后对氧化损伤的敏感性较低。这也使得边缘朝上的主导薄膜在与面朝上的薄膜相同的循环条件下保持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边缘朝上的oCVD PEDOT与二硫化钼配对,展示了在非对称设备中用于高倍率电化学能量存储的厚、优化的oCVD PEDOT薄膜。

    关键词: PEDOT,oCVD,导电聚合物,电化学掺杂,高倍率性能,电化学能量存储

    更新于2025-03-19 17:03:35

  • 脉冲波成像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腔的狭窄,可能导致中风,这是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最近的研究表明,与狭窄程度相比,斑块结构和成分可能更直接地作为斑块破裂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在本研究中,脉冲波成像被应用于111名(n=11,N=13个斑块)被诊断为中度(>50%)至重度(>80%)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以研究基于脉冲波引起的动脉壁动力学特征化斑块的可行性。还对5名(n=5,N=20次测量)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成像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和高帧率平面波射频成像序列生成单深度的脉冲波速度(PWV)分段图,以及多深度的斑块内PWV映射。还计算了每个斑块区域的斑块内累积位移和应变图。基于PWV和直径,使用Bramwell-Hill方程估算斑块区域的顺应性。定量分析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度和重度钙化斑块的脉冲波引起的累积应变显著降低(p<0.01)。如预期,重度钙化斑块区域的顺应性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结合应变成像的脉冲波成像有潜力区分不同刚度、位置和成分的斑块。这些发现可能为弥补目前用于评估中风风险的方法的局限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脉冲波成像,脉冲波速度,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动脉壁运动,动脉壁弹性图,动脉顺应性,高帧率超声

    更新于2025-03-18 00:28:33

  • 基于硬件加速A-KAZE特征提取的汽车视觉在线立体相机校准

    摘要: 随着车辆中基于摄像头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不断集成,数字图像处理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以便解释周围环境。为了确保对前方障碍物的及时反应,需要观察场景的深度信息。使用立体相机系统,通过扩大相机基线可以实现这一点。然而,在快速驾驶中,由于车辆的振动,立体图像的精确对齐不再得到保证。基于加速的A-KAZE图像特征的检测、提取和匹配,可以通过估计外部相机参数来补偿几何失真,从而实现图像校正。为了满足车辆应用所需的帧率和有限的功率预算,同时满足未来ADAS应用所需的软件灵活性,必须使用优化的硬件架构。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硬件加速A-KAZE提取的在线相机校准方法。证明了A-KAZE特征适用于在线相机校准。此外,评估了Tensilica Vision P5处理器在实时A-KAZE特征提取中的适用性。该处理器为高性能数字图像处理提供了全面的指令集扩展。在保持初始A-KAZE精度的同时,与初始描述符大小相比,特征描述符长度减少了3.8倍,并且在Tensilica Vision P5处理器上实现了20fps的A-KAZE特征提取估计帧率。

    关键词: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特征匹配,A-KAZE,ASIP,Tensilica Vision P5

    更新于2025-03-18 00:28:29

  • 三核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摘要: 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的三核光子晶体光纤(PCF)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结构易于实现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光纤结构的外层为金膜,分析物放置在金膜表面。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对三核PCF-SPR生物传感器的传输模式和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了传感器结构参数对传感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结构参数,给出了最佳结构参数。讨论了传感器的折射率(RI)灵敏度。结果表明,在1.33–1.40的传感范围内,传感器的平均折射率灵敏度为3435 nm/RIU,分辨率为2.91 × 10−6 RIU。该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可应用于生物分子和小分子药物的实时检测。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子晶体光纤,生物传感器,有限元法,折射率灵敏度

    更新于2025-03-18 00:28:25

  • 沃森-克里克和摇摆配对中卤代尿嘧啶系列的协同效应及其通过SERS研究的潜在定量应用

    摘要: 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了与胸腺嘧啶、尿嘧啶及其5-卤代衍生物(5-氟、氯和溴尿嘧啶)形成的沃森-克里克和摇摆碱基对中氢键的协同效应的性质,并使用化学计量工具处理数据并提取相关信息。观察到两种配对之间的显著差异,并验证了与尿嘧啶5位不同取代基的吸电子特性相关的行为。多变量分析还揭示了配对稳定性的信息,与摇摆配对相比,沃森-克里克配对似乎受到更强的协同效应的支配。沃森-克里克配对行为中的明确模式允许设计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具有变量选择的偏最小二乘法(PLS)方法定量测定5-溴尿嘧啶。在无干扰和存在结构相似干扰的情况下,分别达到了0.037和0.112 mmol L-1的检测限值,而其直接SERS定量仅可能在约45 mmol L-1。

    关键词: 沃森-克里克配对,摇摆配对,卤代尿嘧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化学计量分析

    更新于2025-03-18 00:28:19

  • 基于圆形布局的D型光子晶体光纤高灵敏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高灵敏度D型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用于折射率传感。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传感器的传感特性。数值结果显示,对于折射率范围为1.420到1.435的分析物,该传感器具有14600 nm/RIU的高平均灵敏度和6.80 × 10−6 RIU的高分辨率。空气孔的布局设计为圆形,且该D型光子晶体光纤仅有两层。金属金作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活性材料,沉积在抛光表面上。分析物放置在D型光子晶体光纤的外层。该D型光子晶体光纤解决了镀金膜和填充分析物的困难。所提出的PCF结构结合了圆形布局和D型的优点,使得该传感器易于制造且具有相当的灵敏度。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子晶体光纤,折射率传感器,灵敏度

    更新于2025-03-18 00:28:13

  • 扫描电子显微镜中互补的阴极发光寿命成像配置

    摘要: 阴极发光(CL)光谱学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方法,可以以深亚波长的空间分辨率表征材料的光学特性。虽然CL成像以获取光谱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以纳米级分辨率成像CL寿命的研究仅在少数研究中有所探索。在本文中,我们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时间分辨CL技术并比较了它们的特性。两种配置基于使用脉冲电子束获取CL衰减曲线,该电子束通过放置在电子柱中的超快束空白器生成,或者通过激光驱动的电子阴极的光电子发射生成。第三种配置使用连续或脉冲电子束测量CL信号的自相关函数g(2)。通过对三种技术在实现复杂性、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以及测量精度方面的比较,我们研究了一种单一的InGaN/GaN量子阱样品,以直接比较三种技术的寿命测量特性。基于g(2)的方法在最佳空间分辨率下提供衰减测量,因为它保持了电子柱配置不变。脉冲束方法提供了更详细的时间激发和衰减动态。超快空白器配置在5 keV下提供了短至30 ps的电子脉冲,在30 keV下为250 ps。重复率可以任意选择,最高可达80 MHz,并且需要电子柱中的共轭平面几何,这会降低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光电子发射配置在10 kHz到25 MHz的重复率下使用250 fs的257 nm脉冲泵浦,允许生成短至几皮秒的电子脉冲,但会损失一些空间分辨率。

    关键词: 阴极发光,时间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量子阱,光电子发射

    更新于2025-03-18 00:28:10

  • 通过倒易空间量化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的堆叠、应变和刚度

    摘要: 二维材料的研究兴趣已扩展到多层系统,其中电子、光学和机械性能随着堆叠顺序、厚度、扭曲和层间间距的变化而显著改变。为了制造真正的二维器件,必须在跨越微米长度尺度的数十亿个原子中确定所有层的原子结构。本文提出了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用于快速识别所有维度的多层结构,具有亚埃精度,适用于许多二维材料。此外,我们展示了这些技术能够定量提取二维材料中的关键结构参数,例如表面粗糙度、层间和层内间距以及堆叠顺序,这些方法适用于任何拥有基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人。

    关键词: 二维材料,过渡金属二硫化物,选区电子衍射,倒易空间,结构参数

    更新于2025-03-18 00:28:07

  •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人工智能无标记肿瘤抑制基因区分数据库的建立

    摘要: 输入数据的质量与深度学习的最终性能密切相关。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方法在数据库收集和构建中的独特优势(如丰富的内在指纹信息、非侵入性数据采集过程、强抗干扰能力等),本文建立了适用于人工智能(AI)传感应用的基于SERS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数据库。该数据库通过银纳米颗粒(Ag NPs)修饰的硅片(Ag NPs@Si)SERS芯片收集和分析,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DNN)进行训练。作为概念验证应用,三种代表性肿瘤抑制基因(即p16、p21和p53片段)在无标记方式下被轻松区分。这些DNA分子的显著且可重复的SERS光谱被收集并用作DNN学习和训练的输入数据,从而实现了DNA目标的选择性区分。特定DNA目标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0.28%。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人工智能,肿瘤抑制基因,深度神经网络,DNA区分

    更新于2025-03-18 00:28:03

  • 通过集成在加工中心中的共焦全息传感器实现自由曲面数字化的CNC集中控制

    摘要: 本文介绍了通过在加工中心(MC)中集成共焦全息传感器(CH)并利用机器CNC的集中控制(CNC集中控制)实现自由曲面数字化的方法。除了传感器的安装和外部校准外,主要关注点是MC本身的自由曲面数字化过程的自动化。为了克服CNC机器和非接触传感器的接口之间通常缺乏兼容性的问题,开发了一种系统,将控制智能集中在机器的CNC上,从而可以通过执行NC子程序直接进行数字化操作。此外,提出了三种数字化策略:非自适应、自适应和预测自适应。这些策略在数字化过程之前不需要规划工具或离线编程。通过测量认证的球杆验证了外部校准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将自由曲面数字化获得的计量结果与CMM接触探头获得的结果以及用于加工表面的CAD模型进行比较,检查了集成测量系统。

    关键词: CNC集中控制,自由曲面,数字化,共焦全息

    更新于2025-03-18 00:28:01

  • 胰蛋白酶抑制剂包裹的金纳米簇:一种具有动态核靶向和选择性检测胰蛋白酶及重金属的荧光生物探针

    摘要: 荧光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已成为监测活体系统中生物过程的常用方法。金纳米簇(Au NCs)因其内在的荧光和生物相容性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中,选择一种多肽药物分子胰蛋白酶抑制剂(Ap)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首次合成了具有红色荧光特性的Ap包裹的Au NCs(Ap-Au NCs)。这些纳米簇被用于细胞成像和检测各种分析物。研究发现,Ap-Au NCs在Hela细胞中从细胞质动态定位到细胞核。此外,Ap-Au NCs可选择性和定量检测胰蛋白酶,并可用于定量检测汞和铜。Ap-Au NCs的光致发光在加入这些分析物后被淬灭。本研究为生物分子与金属纳米簇的整合提供了重要见解,并讨论了一种用于细胞成像、亚细胞靶向、生物传感和药物递送的多功能纳米材料平台。

    关键词: 金纳米簇,胰蛋白酶抑制剂,荧光生物探针,细胞成像,重金属检测

    更新于2025-03-18 00:27:58

  • 智能等离子体纳米机器人用于电刺激过程中细胞凋亡中Cyt c释放和细胞酸化的实时监测

    摘要: 细胞色素c(Cyt c)释放和细胞pH值变化是细胞凋亡的重要介质。本文通过设计和制备一种智能高效的等离子体纳米机器人(表面修饰有Cyt c特异性适配体和4-巯基苯甲酸),实现了在电刺激过程中对动态Cyt c释放和细胞酸化的实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监测。研究揭示了癌细胞(MCF-7和HeLa细胞)和正常细胞(L929细胞)在这两个事件中的分子应激响应差异。该方法和结果对细胞凋亡和Cyt c介导的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前景。

    关键词: 智能纳米机器人,细胞凋亡,Cyt c释放,细胞酸化,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电刺激

    更新于2025-03-18 00:27:32

  • 氢键胞嘧啶微溶剂簇在质子和非质子极性溶剂中的超快激发态动力学

    摘要: 研究了胞嘧啶(Cy)在与质子和非质子极性溶剂形成的氢键簇中的超快激发态去活化动力学。使用质量分辨的飞秒泵浦-探测电离光谱,测量了胞嘧啶与水(H2O)、甲醇(MeOH)和四氢呋喃(THF)形成的微溶剂簇的瞬态动力学。通过电子结构计算,分析了不同胞嘧啶簇的低能异构体的动力学行为,并讨论了微溶剂化对激发态去活化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质子溶剂中仅观察到胞嘧啶酮式异构体的微溶剂簇,其衰减时间常数为0.5 ps(n=1)和约0.2–0.25 ps(n=2–6)。对于胞嘧啶与非质子溶剂THF形成的氢键复合物,酮式胞嘧啶-THF的衰减与酮式胞嘧啶单体相似,而烯醇式胞嘧啶-THF的衰减比烯醇式胞嘧啶单体慢两倍,表明THF分子与胞嘧啶烯醇式结合后激发态去活化的势垒增加。

    关键词: 超快动力学,胞嘧啶,微溶剂化,氢键,激发态去活化

    更新于2025-03-18 00:27:23

  • 基于光开关二芳基乙烯的β-发夹肽作为膜溶解性抗菌和抗癌剂的结构-活性关系

    摘要: 本文合成了基于天然抗生素革兰霉素S的环状骨架的五系列(共28种结构)光开关β-发夹肽。研究了这些肽在活化(开环)和去活化(闭环)状态下的细胞类型选择性,包括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抗癌活性(对HeLa细胞系的IC50)和溶血毒性(对人红细胞的HC50)。分析了肽的构象可塑性、疏水性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与参考化合物相比,显著提高了选择性。发现抗癌活性与溶血性之间存在分离。引入了光治疗指数(PTI)作为肽的安全性标准。含有羟基亮氨酸的类似物在HeLa选择性毒性方面表现出最高的PTI。对于一种化合物,在包括多柔比星耐药细胞系在内的多种癌细胞系中展示了高PTI。

    关键词: 光开关,二芳基乙烯,β-发夹肽,抗菌剂,抗癌剂,结构-活性关系

    更新于2025-03-18 00:27:11